孔令斌:中国城市交通问题解决方案初探
  • 更新时间:2015/4/30 11:33:04
  • 来源:中国汽车论坛组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孔令斌

今天我谈的稍微大一点,我想讲规划的目标。究竟我们的规划要干什么?最后我再对限购说那么几点。
    为什么要讲目标这个事呢?因为目标决定了我们在规划里面准备怎么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代价,我们解决这个交通问题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决定我们的目标是完全相关的。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城市交通解决的目标是什么,这里我把我们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编制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规范》拿来,大家可以看到有几个很主要的关键词,就是满足,畅通,这是两个最主要的关键词。
    也就是说,我们城市交通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交通的需求,保证道路上车辆的畅通,这是我们现行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超前建设满足需求,这是我们交通设施建设上,行业内原来领导,包括建设者经常讲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个目标呢?我们来看这张图,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时期里,我们城市的密度很高,也就是我们的城市化大规模进程才刚刚开始。
    到了九十年代,这条曲线开始往下走,城市大规模扩张,典型的就是汽车产业政策,包括我们土地财政的政策,包括2000年之后的土地执管的政策,以及2000年左右的城市政策,这些政策的影响下我们城市的扩张就开始速度快了,在这之前,就是标准编制的时期里不是这样的,我们看到那个时期里的交通基础设施欠帐非常多,不知道未来的人口会到什么水平,未来的规模会到什么水平,所以我们在那个时期里所有的基础设施发展就是拼命地建设,弥补欠帐。在我们基础设施的建成上的超前,可以用未来的发展来消耗掉超前的部分,也就是说这个超前建设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们可以讲,现在这个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我们城镇化的发展,首先第一个,我们有了很大的约束。今年年初大家都知道雾霾的影响很大,我们的环境上、能源上,包括现在的土地发展上,这个制约可以讲是一个隐形约束,对中国的城市来讲必须是高密度、低碳的发展,这才是有前途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行的城市政策导致了我们在大城市堵,小城市里其实也堵,因为大城市里,我记得我在去年讲过这个事,就是我们大城市里面由于土地的入市,就是作为资本进入到市场里面,我们的土地价格高上来以后,住房价格很快就高上来,导致我们的通勤出行距离相当长,在很多大城市里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的交通拥堵不堪。
    由于我们的城市政策是面向大城市的,也就是我们把城市发展的有限资源投入到竞争,导致小城市的资源就很少,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鬼城都出现了,它们发展的财力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不足,所以小城市也是堵的。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现在都愿意说一句话,常态,交通运行上拥堵成了常态,现在国家都在讲,难道拥堵没有办法了?我们是不是要解决这个拥堵?
    这里面对于我们很多城市,在大规模扩张时期确实试图要解决这个拥堵,就把拥堵的问题在城市里消除,但是一旦发展到现在,很多城市里不提这个事了,因为随着建成区的逐步扩大,我们的空间越来越小。也就是说现在城市规划里,一个热议的名词叫做存量规划,谁听过三十七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很多城市的发展其实已经定型了,包括我们在土地的发展上现在要求划定增长边界,很多城市在这一轮规划里提出了用地的零增长,用地不增长,但是人口还在增长,那么这样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来讲也是如此。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无论是轨道、道路,经过大规模三十多年的建设,我们其实该建的地方其实已经建完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原来我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交通的关系,我有多少需求那就要建多少设施满足这个需求,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先前的目标所确定的。现在我们不能这样干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该建的地方已经建满了,我们是高密度的城市,那怎么办?我们现在是有多少地方可以用来建这样一些交通基础设施,我们才能发展多少交通。所以我们交通发展的方式上,实际上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比如说我们要从原来的畅通变成现在要优先,不能保证所有人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满足你的需求,都能畅通,也一点在任何城市里面都是做不到的。我们要给予大用量、高贡献值的交通给予贡献。
    同时原来我们讲的超前发展,就是要超前很多年奠定基础设施,现在我们要低碳,要可持续。原来有大量的地方建设,现在我们能够建设的地方只有那么多了,所以原来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叫做做蛋糕,随着城市的扩张,基础设施的规模越来越大,蛋糕越做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车辆越来越多,现在不是,现在的用地已经不增长了,那么我们把用地的空间里,比如说从机动车里面切到公交,是一部分人要受益,一部分人受损。所以我们现在从机动车效力的维度要转向公平。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这里没有写,我本来想说两句,不一定非要把它写出来,我跟郭主任想的有点像,市场,我们要充分引入市场的因素。为什么要引入市场的因素?在中国,我们把交通基础设施统统看作是公益性的设施,让政府负责建,在这个里面核心核心的问题其实就是停车,那么包括我们在停车的规范,停车的政策里面,我们讲政府要解决老百姓停车难的问题,然后又讲停车要区域差别化。
    机动车用者自负,我们必须要用市场的模式来解决,因为对于像北京,我们现在的房价已经到了五万、七万一平米,如果我们的停车位的价格也是五万或者七万,甚至因为地下稍微再低一点,跟我们的住房价格是差不多的,我想如果能够完全有人愿意在这个市场上做,那么我想这个停车的问题我们可以规避,可以完全用市场解决这个事情。
    在整体的交通市场里面停车,除了某些停车以外,不应该是一种公益性的设施,应该是用者自负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讲,限购问题根本不存在。正是由于我们现在采取了我们觉得停车是政府应该管的,停车是应该低价的,停车应该是免费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当然你就要忍受限购,所以我想这个东西是联系在一起的,否则的话政府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想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在交通基础设施里面,我们要充分地区分出哪些东西应该用市场解决,哪些东西不是,而不是说政府应该觉得所有的交通基础设施里面,政府都应该管,政府其实不是如此的。只有做到这样,实际上我们的汽车发展才能进入到良性的过程,包括上一场讲到的很多的内容,对于我们将来整体的发展都会有很多的改变,有很多的启发。包括停车,包括我们的运行,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现在的智能手机跟原来的手机的差异一样,不仅仅是用途上的差异,而是很多很多的方面的差异,或者我们讲现在我们拿到的智能手机已经不是原来的手机了,汽车上也是如此,将来用的汽车也不是现在讲到的车的功能和车的一个属性、意义,这样能够与时俱进,通过市场的推进来解决这个事情,而不是说政府要把所有的事情揽下来,用纳税人的钱做这样的事情。
    我想限购的问题可以解决,我们整体的管制方面的很多问题其实也可以解决,这样的话我们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目标就应该有所调整。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原来的畅通,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在这个里面该用市场解决,该政府的就政府管,比如说优先上。我们对于公共交通就要给予优先,但是在车辆上,像美国的HOT收费车道,你交了费,就可以优先。如果这个市场没有建立起来,我想这种优先可能将来就变成特权,而不是优先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市场来引导人们的出行行为,出行的活动,也让我们未来城市空间,包括我们的城市生活能够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