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长安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思路
  • 更新时间:2015/5/14 11:39:26
  • 来源:中国汽车论坛组委会

 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副所长、博士  易纲

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长安汽车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考虑。   
    实际上这几天,我从车展走下来的情况看起来,我们在车展上发现了互联网的基因,但是包括一些概念车,包括北汽与乐视,包括长安的等等。我们发现车子会出现两种形态,一种是用户的情感,驾驶的情感,以及我们在用户使用汽车的场景,情感汽车和场景汽车。这里面就围绕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思路在开展,就是一个保护人、帮助人、理解人,最终替代人,这样一个过程。我认为目前是按照这样的路子在走。
    实际上从技术发展方向来讲,它的电动化、智能化和互联化,实际上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技术发展的方向,也解决我们目前的一些问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讲,实际上在整车上真正上市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看到,一级的一些智能化的东西在驾驶中已经量产了,但是在二级或者三级的东西目前正在开发或者部分量产,而且这个系统,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比较实用化的基础。比如我们CES展上,奥迪和宝马的产品展出,实际上做和消费电子融合的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互联方面的一些装备。
    我想在这方面多讲一讲,我们可以看到智能互联的车子有很多很多的好处,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第一个,从技术层面上带来的问题应该是,它的验证或者说稳定可靠性。这里有几个数据来说明,2010年的时候,汽车上的软件的平均水平大概是我们现在F35战机或者787客机软件水平的8倍到10倍。这代表什么?在当今加入的智能化系统里面,我们会发现它的验证的时间和工作的数量级,实际上是以百倍的速度在增加。还有一个,我们发现宝马甚至特斯拉,也会发现被黑客攻破的消息,这都存在一些问题。
    这里说一下成本方面的考虑,实际上阻碍我们发展大批量应用的是成本因素。在传统产业由新技术向大批量用户传播,有一个高价到低价的过程。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希望这里面有一些新的产业模式加入。我们也希望能用互联网手机的模式来做,但是汽车方面又跟手机不一样,互联网上对手机的支撑可能是几百,最多一千块钱。汽车动辄上万、几万、十几万等等。这样带来的问题,补贴对成本的影响因素是比较小的。
    另外安全法规,这里举个例子,如果在自动驾驶的时候,前面有三个人,你必须要撞一个人,你到底是撞这个老人、小孩还是撞这个成年人?你必须要撞一个人,或者要撞两个人的时候你怎么选择?这面临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安全或者法规方面的影响。
    我们想,在智能化的战略,实际上我们现在走的是654这样一个战略,分成四个阶段。五大的核心技术,然后再建设六大体系平台,来实现这样的建设。分2015、2018、2020、2025,分阶段完成。
    这是我们智能驾驶的规划,从半自动驾驶到自动驾驶。这是我们的incall系统,是我们车联网的一个品牌。从这个品牌来讲,我们应该是按照车辆本身的属性,首先是给它一个,从我们原有的联网设备,incall是一个联网的设备,就像我们手机上的功能机。到了今天,我们实际上是incall 3.0,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里可以看到我们appstore,也有一些与车相关的经济驾驶的功能在里面。到后面,围绕着系统,我们会发现,让它具备无人驾驶的安全属性进去,让这个系统向安全系统发展,满足我们对系统的要求。
    智能驾驶的研究情况,实际上我们分两个方面,智能驾驶技术,在车展发布之前,在我们的试车场发布了一个能够实现自动避障、自动跟车、自动刹车、自动换道这样一个系统。这里面就是说,也表明长安车上面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同时我们针对一级的自动化系统,也将在年底在多个车型上实现逐渐上量的装作。另外我们的智能化的系统,今年年初已经大批量装载。我们的联网车型如果说是能够今年产业化的目标的话,大概是30万向上的量级,所以在互联网这一块,我们逐步的能够推上量,把它做大。互联网的技术没有用户使用都是没有任何的意义,没有用户的数据。首先要让用户使用。
    五大核心技术里面,我们想从这里面应该是首先按照车本身的属性,行车、泊车,这里面第一个是泊车的技术,逐步的掌握它的核心技术。这是一个行车,从纵向控制到横向控制,去完成行车控制的信息。网联技术,像郝总说的,我们现在很多东西都在思考,也在把系统摸清。不管怎么样,这里面主要是围绕着用户在说话,围绕用户在车上的用户体验,第一个,消费电子的一些东西应用到车上。那么他在上面的体验,比如说流畅性,用这个导航能够用到比如说手机上的一些交通信息流动态导航,能够规避拥堵等等,以解决用户实际需求出发,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所有的都是围绕着用户开展我们的工作。
    另外一个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核心就是V2X,刚才我们也谈到,现在也承担了首个863的V2X的这样的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课题的验收,正在进行项目的验收。整个来讲,我们在这里面已经在我们的试车场完成了九个实验场景的全程的联调,多个系统联调。我们计划把我们的车子运送到密歇根,参与系统联调,和国际整车场实现联动联调,进入国际大舞台。
    HMI的技术,这是我引用汽车之家的一句话,前段时间我们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际上目前的车子,对人机的交互还是思考得比较少,这个思考比较少是源于整车技术的限制,和我们资源投放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核心,我看到在本次车展上却发生了一个改变,什么样的改变?就是我在车展上发现有一块12屏的展示,一个车的车内有12块屏幕。什么概念?这就是说它的交互,有冗余的信息。而且我们还要加入语音控制、指纹识别等等,这样带来的对人来讲,实际上已经把我们的交互提升到了飞行员的这样的交互。是不是以后会像飞行员一样戴一个头盔来驾驶,让他关注重点的信息?这也是我们后面的重点。如果没有这个,冗余的信息会让人烦恼,甚至产生行车的危险。
    这是我们建立的六大平台。说了电子电气平台,数据化,要高速数据,把以太网,高速化加进去。传感器,要把人的眼睛、鼻子等等装到车上,才能实现无人驾驶。中央决策的平台,这是环境监测平台,我们准备在试车场搭建示范交互的系统,也就是相当于我们在这里建立一个小型的系统,这要跟行业进行联动。
    软件平台,软件的增长是一个几何级数的增长,要把很多东西做成平台化。这是法规平台。
    整合全球的资源,形成三国四地,把美国、印度、中国的系统来进行合作。我们看到,也要跟底特律、硅谷等一起进行探讨。
    资源匹配计划,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合作方面,当然我们还是需要采取合作共赢的态度,不光是互联网企业,我们也要跟供应商,跟国际大供应商合作,才能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还有跟互联网的合作,我们看到近期所发展的汽车里面,先说汽车之家,代表的是一种用户的需求,洞悉用户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跟360也在合作,包括incall 3.0的系统就经过了360的验证。等等各方面我们都在进行合作,确确实实把合作的东西运用到整车的产品,让用户能够用起来。
    这里面是中央决策,最后是MIT的这样一个,在底特律的这样一个系统。
    最后是结束语,企业标准,产业链,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