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志强:丰田纺织的中国发展之路-探索与行动
  • 更新时间:2018/5/4 15:43:21
  • 来源:中国汽车论坛组委会

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庄志强

    感谢董会长,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来介绍一下丰田纺织的一些情况。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丰田纺织的中国发展之路”,可能稍微有点跑题,因为我没有看到电动化、智能化的主题。作为一家典型的、传统的零部件企业,我们也想把我们这些年在中国所做的一些探索,借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做一个分享,也是我们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讨论的话题,也就是说怎么样对自己以往的这些经历做一个疏离和分析,以期对我们的未来有一个更清晰的方向。另一个也是面对大家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够对行业也好,对大家也好,有一个有益的帮助或者参考。
    刚才董会长批评了丰田技术,丰田大家都知道,很有名,但是丰田纺织未必,可能不知道的人也非常多,今天这个话题我在想也是一个小的哲学命题,就是说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开始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丰田纺织的情况。
    丰田纺织知道的同仁也会了解到丰田汽车的第一家企业,今年刚刚走入了100年的历程,所以我今天带来了一个标是100年的标,在这之后在丰田纺织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丰田汽车,成为了今天的丰田汽车公司。
    目前的话丰田纺织主要是一个以汽车座椅和内饰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当然也在一些新的领域不断地对技术和产品做深度的研发,包括我们在座椅的延长线上来做,包括航空座椅、日本新干线的高铁座椅,特别是近年来对汽车新能源,比如说混合电力以及轻燃料电池等等领域做新的探索。
    我们近年来把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一个这样的思考,也就是说从一个传统的汽车内视生产企业过渡到移动终端的供应商,希望借助移动空间的概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室内空间的解决方案。这里面有几张图片体现了我们为丰田汽车几乎全系列和全产品提供了座椅和内视的产品,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宝马、通用来提供我们的产品。
    目前丰田纺织在全球26个国家投资了126个企业,除了日本之外,在美洲、在欧洲以及亚泰、中国建立了总部,和日本一起形成了全球化的经营体制。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在中国的一个发展。起步是从1995年开始的,到今年已经经过了23年的历程,我也查了一下1995年的时候,实际上中国汽车的产量大概是140万辆,到去年接近3000万辆,这么大的一个发展和过渡,实际上丰田纺织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飞跃也取得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简单来说在90年代建立了公司,在2000年代建立了大量的公司,完成了布局,在2010年代完成了自己的扩展基地,在2015年把原来的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合在了一起迁到了一个新城。
    这个是简单的情况,在中国目前有19家公司,将近1万名员工的规模。
    这么大的跨度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收获,19家企业,1万名盐工,500家供应商和我们一起成长,每年为中国市场提供200万台以上的汽车座椅和内饰产品。
    接下来可能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对于未来我们的基本判断和认识,以及未来中国市场的战略和思考,会涉及到很多汽车市场的问题,但是基本上还是从零部件的角度对中国市场做一个判断和认识。
    首先是环境的大变化,今年的年初丰田汽车总裁在企业内部做了一个新年的祝词,当中提到我们面临百年不遇或者百年一遇的变革,这个变革非常大,我们也认为我们所面临的这样一个挑战和发展可能已经不是输和赢的概念,而是生和死的概念。所以通常所说的汽车四化,可能对我们未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在新的技术方向上成为一个随着前线、同时它也成为未来变革的一个风向标、实验场,所以对未来的发展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
    最后一点,对环境的变化,作为内饰企业我们一直有这样两点思考,一个是技术路线,这个我们认为是环保、安全、舒适,是内饰企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实际上内涵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比如说今年丰田在(CS)上提出了一个E平台的概念,把这么一个平台,所有的接口对各种各样新的势力来开放,由你们参与进来,共同来分享未来移动的E平台。对于我们来说,E平台和我们提出的移动空间概念,这是2011年提出的这么一个概念,其实是有非常大的吻合。未来我们怎么发展?包括刚才几家公司都演示了自动驾驶之后的L4、L5,董会长解释的很清楚,从脚到手到脑到眼到最后,都解放了以后人们干什么?这个我们认为是给内饰企业留下了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我们在想也许我们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软件公司,把我们的平台对外开放,为各种不同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于各种不同需要人群的移动空间,这一点可能是对内饰企业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变化。
    从市场上来说,几点基本的认识:
    第一个中国市场非常大,大家都知道,而且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持续稳步增长的市场。
    第二,开放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包括最近对股比开放的承诺,从2018年到2020年到2022年,逐步把股比开放,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主机厂、对外资的零部件厂有什么影响?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两年对自主品牌我们也在不断接触,来共同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去年自主品牌发展还是很健康,大概44%左右的一个占有率。未来我们认为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对于外企或者跨国企业来说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市场。
    新能源这两天说的非常多,去年78万台的销售实际上连续在全球是一个引领的位置,当然有很大的成分在政策上的一个引导,但是对我们来说确实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我们也在不断的把一些新能源核心技术和产品拿到中国来,来做限定的生产。
    最后两点一个是本土企业的成长,就是零部件企业的成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无论原来我们的供应商还是合作伙伴,未来可能和本土企业的合作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再有一点,可能我们接触到大量的包括模具和零部件供应商最近都有国际化的趋势,比如说在海外收购、海外拓展,也会经常找到我们包括主机厂,我想面对这样一个趋势的话,可能对于我们这样外企的跨国公司,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机遇。比如说有几家公司要拓展美国市场,也在和我们探讨,是不是可以分享丰田纺织在美国的资源。
    技术上,我们有这样几点认识。一个刚才也提到了新的技术在中国我们认为先期的事业和应用已经对全球的示范,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和研发水平的大幅提升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实在中国研发中心的实质性运作,现在我们觉得开始实质性的来操作这件事情。伴随这样的发展,实际上中国的技术人才,比如内饰人才的开发和设计人员也在不断的国际化。
    另外,特别像新能源领域的话,法规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法规以及中国先发的法规在不断实现,这也是我们在中国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同时把这些新的标准和法规传达给全球,最近工作的一个趋势。当然还有一个老的话题,主机厂对零部件企业的综合研发能力会大幅度提升,现在要求越来越高,有一些外企中国研发的实质性研发,几乎达到现币无法对应的程度。
    最后是对生产和品质的一个基本判断和认识,在这一点上,起码从自己看是这样。制造能力以及产品品质的提升是做的非常快,而且诞生了很多世界一流的工厂,我们自己在全球120多个工厂有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每个月都会有一些具体的数据,包括设备,同类设备的评比、生产质量的评比,其中很多项目,包括安全生、品质,中国的几家企业都走在全球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大量的生产制造人才也在不断出现,但另一方面劳务成本的持续提升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么样在这种环境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当然面向海外市场以及跨国企业在全球的应用能力也是我们考虑的因素。
    最后,对于中国市场的话,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公司内部讨论,包括2020年中期的计划以及2030年的长期计划,在这个计划脏中,对中国区以及中国市场的定位和判断,中国对于丰田纺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最大的成长市场,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一直在推进我们原来所推进的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工作。具体来讲,实际上本地化的时间是从进入中国,也就是1995年开始就起步了,逐渐从生产、采购、产品、技术、市场经营、战略规划、人才本地化在不断推进,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研发设备、人才资源等各种资源的配制上,强化了本地研发的工作。另外,对人才,高级职位的配制,本地化人才的配制和时间表也做了一个明确的规定。
    与此同时整个中国或者说中国区的运作也不断地纳入丰田纺织全球化的体系中,比如说生产系统,刚才提到生产运作系统纳入全球化共享平台。在产品的系列上,比如说我们做的产品系列的全球一体化平台,也再做。还有中国产品,模具设备、零部件、尽量统一做全球统一采购,大家都集中到中国来采购。在技术法规体系的全球共享平台以及人力资源自全球共享平台。总的来说积极的参与到平等竞争到实质贡献到全球一体化,我们认为是中国区所做的实质性工作。
    面向未来我们简单地在这里列了一下,基本是刚才的那些方向,包括本地化、全球化,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我们从2008年地区总部正式运作以后,对中国十几家公司的粉红一直留在中国,在中国做再投入,也是强化了对中国区域的重视和发展。
    另外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以及探索新的合作伙伴一直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当然还有在实地如何做贡献,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更加融入中国的市场,真正成为一家工作的企业。
    最后想借这个机会标明一下,我们作为一家百年传统型的汽车企业,希望在中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同时作为中国的一家企业也希望能够走出更加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希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能为中国的汽车市场提供更好的技术和产品。
    最后,再次感谢董会长以及在座的各位来宾,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