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7日,备受瞩目的2018中国汽车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新趋势、新策略——聚焦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九个主题论坛和三个同期活动组成。在4月26日下午举办的“主题演讲 新时代汽车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主题论坛上,多位嘉宾在现场进行了互动对话。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师建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论坛组委会秘书长)
对话嘉宾: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范炘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长江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高级经理 张弛
毛豆新车网负责人 李立恒
师建华:感谢范总精彩发言,一直以来江铃汽车必要低调,也是老企业。范总的演讲也让我们了解江铃的独特之处,特别是他的智慧物流方案,提出智慧物流方案,为自己和客户创造价值,把移动出行和智慧物流方案做的更好。愿景来为客户打造智慧物流的生态圈,讲的非常详细,把你的方案这么详细介绍给大家,不怕别人去用吗?让大家都跟范总多联系,加强合作。
下面是互动环节,有请今天的互动嘉宾,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范炘,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高级经理张驰,毛豆新车网负责人李立恒。请各位就座。我们这一天,大家都累,你累我也累,听的可能更累,所以今天我们抓紧时间,请各位给大家做一些分享。首先我们就请各位老总分析一下当前的产业大势,谈一谈目前汽车产业正在处于从中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你们所理解的新机遇与挑战是什么?企业准备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李立恒:我们应该算是行业的最末端,也是最前端,从制造来讲我们是最末端,但是从市场和用户角度讲我们是离用户最近的。这几年下来,因为我个人在互联网时间比较长,因为我在阿里做的时间也长。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用户端的变化。对我来讲,只能从用户的角度看整个产业的变化。
三个点,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就是说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差异化,这个很明显。我经常是拿着汽车硬件和手机比,我们也经常把汽车的硬件和手机的行业做比较。你看起初手机长的都不一样,有段时间长的很像,特别到现在,长的都差不多。我们在想,汽车不会也是这样吧?这是一个。
第二个,整个的消费形式的确和以前不一样了,可能过去的一些用户来讲,车还是一个资产,或者说他的动因还是跟他的身份有比较紧密的关系。但是今天的年轻群体汽车消费的动因不再是身份,可能更多的是社交,或者是生活的一个便捷性,或者拓展生活的边界,可能就是这样的动因。这个动因和十年前的用户来比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挖掘用户需求来说难度也不小,我们以前挖掘用户需求有一些方法,现在比较难。
再一个就是用户对车这个东西他的消费的所谓的理念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和过去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发现完全不同。以前上一波的消费升级还是停留在意识层面,可能是一些意识好的,头部的用户会产生好的东西。我们做天猫的时候,总是那些意识好的头部用户敢于尝试网购。但是你会发现现在的年轻用户胆子很大,任何东西都敢尝试,或许在他眼里维权成本比较低,所以从来不担心。
综合来看,从毛豆的角度来讲,我们离用户比较近,能够从用户身上能看到这样的东西,对于产业来讲是处于这样一个变化的因素。
张驰:我觉得对于高质量发展这个议题,所谓的高质量怎么理解是一个最重要的点。从我们这些年来在产业发展的变化来看,我们可能有一些问题确实是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比如说现在对于发展模式这个问题的变化就很大。实际上在汽车市场爆炸式发展的这些年更多的是规模的发展。很多业内的企业赶上了这个时代,首先我的车做出来了,只要我的质量是比较合适的,价格是比较合适的,都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第二点,很多企业,我要快速扩张产能,产能增长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到目前这个状态下,到了新时代,首先市场的容量慢慢地越来越小,不可能再有爆炸式的发展,产能又接近过剩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思考到底该怎么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下去变,在这么一个竞争环境下,消费者就会变得更挑剔,产品力就是他最关注的一个点。回过头来看,在这个时候,就是考量中国清楚的自主研发能力,我们到底能够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在一个内涵式的竞争中,去比别人更好,去让消费者认可你。
另外一个方面,行业的变化,最近有两个风潮,一个叫互联网,一个叫新能源。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两个变化都存在,而且确实对我们汽车行业都带来各种各样的冲击,各种各样变化,以及思维上的改变。但是我们也想想看看哪个是最触及汽车行业本质的变化。如果在这两个一定让我选一个的话,我可能会选择能源方面的变化对汽车行业的改变更大。对于互联网的问题,会有变化,但是在两三年前我们老想着汽车是不是就变成了另一个移动终端,有这个属性,但是汽车首先是交通运输工具,然后再附加互联网的种种属性变得更便利。原来叫互联网+,现在大家说是不是叫+互联网这么一个逻辑。刚才我们分享过了,一方面从我们的追求就是从量的变化到了质的变化。量,是不是还要继续摊大饼呢?肯定不行,提高质就是提高研发。另外应对冲击,应对变革,我们认为新能源是最大的变革,所以北汽集团在目前的战略选择上,把新能源作为我们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点。
赵长江:感谢大家还能这么晚还在听我们论坛。我基于您问的问题,我刚刚想了一下,从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觉得是新产业的变革机遇,新产业,随着技术,包括新能源,移动互联网,智能AI加在一起,必然会有新的产业变革的格局。第二个,新的市场这样一个行业的业态,我们看到,出口将会有大的一个增长,第二个,市场的竞争有合资品牌,有新创的企业,有传统的中国品牌,也有国外的一些品牌进口的。所以这种市场竞争格局,再加上中国走出去的战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机遇。第三个我们看到,消费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我建议未来三年以内,在90后的客户群里面,2C端如果不达到90%以上的份额,这个企业会非常没有成长性。这种新的消费升级带来的不只是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对于产品,对于品牌,对于整个服务的价值链。所以新消费升级的趋势,这也是一个大的机遇。
第四个,新零售的数据的驱动。这个是必然会是当前的机遇。我们怎么样去把数字化的产品和数字化的系统,再加上数字化的体验购买的场景,进行客户端的整个生态体系的构建,让人、产品和场所进行很好的连接,这样会把价值,把服务,附加赋能到数字化的供给上面,我觉得也会带来非常大的机遇。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范炘:在前一场高峰会谈大家都提到未来因为国家政策的开放,整个汽车产业上下游之间可能会有大幅度的转变。我头一回到重庆的时候,当时有超过一千多个品牌,现在剩下一百多个品牌。可能再走下去,尤其这种开发的程度,会有新势力赢,会有老势力输,不是说老势力一定会输。还有一些国际品牌会撑不下去离开,前十位的我认为还是会留下的。说不定五年之后,或者远一点的时间,整个在中国分享这三千多万大礼,不会超过50家,可能在更小的数字下,因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乘用车有很多新的方法出来了,城市里面用车,但是不买车。物流业也是一样,不管是商的乘的,都有很大的巨变都在产生当中。而这种一定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要竞争,除了体制,不管是新技术要掌握,新业务模式开发,但是我要讲一点,朋友多多益善,怎么一起做大,大家一起分享,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兼并,或者是淘汰的过程当中,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怎么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状况就是后端产品制造方面OK,怎么往前端走,你怎么往前端往后端走,怎么做结合,应该会有很大的课题在未来几年产生。我相信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动局面之后,我们比较能够看得清楚。因为最终是希望中国的制造质量从质量变成品牌质量,而且要走出去,一定是走出去。而且走出去不是说只是借着“一带一路”顺便打打天下,或者到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而是真正怎么建立品牌。中国这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对品牌的认知度还不够深,所以未来这几年洗牌之后,应该会留下来一些真正懂得经营品牌的,能够提供全方位的车企留下来。
师建华:各位讲到机遇,讲到挑战,我也有体会。我们国家汽车产业从30年前就是100多个制造厂,我们一直在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产品结构,由于我们的国家的体制,调到今天还是这么多。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的市场特别大。刚性的市场需求使得这些车企还能生存。但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去年就这样了,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不调也得调,市场要求你调。而且新势力的进入,智能网联,新技术的发展也倒逼着我们汽车产业考虑自己的未来。哪些企业能活,哪些企业不能活,还应该是市场说了算。事实证明我们调了30年,行政手段是调不动的,僵尸企业也存在,所以现在是必须完全开放,像习主席在博鳌论坛说的,我们是开放的思想,对内也是要开放。就这问题就说到了,在这场产业的变革中,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影响是比较深远。各位认为新一轮汽车产业重构格局将会如何演变,如何重塑汽车产业新生态,哪位先说?范总先说。
范炘:这方面我是学生,要向你们学习的。不管是电动的技术也好,或者网联的技术也好,其实它只是一个工具。重点是怎么适当的使用这个工具,在适当的场景,能够帮助顾客解决他的痛点。其实就是刚才提到的市场需求就是反映客户的需求,他的需求就是怎么能够解决他的问题。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解决他的问题,谁能够提供最好的方法,大概存活的几率就增高。虽然法规有很多引导,但是慢慢慢慢法规扭曲的状况会慢慢减小,整个国家都在往这个方向在走。政府怎么营造一个公平竞争透明的市场,让车企在里面去竞争,那就是要凭本事了。你的品牌力,你的产品力,你的渠道能力,是不是够强,有没有创新的能力,能够不断地往前走,不断地跟顾客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未来能够在这么大的变动里面能够竞争,并且活得很好,这一点非常重要。整个市场走到现在,这一点还没有完全学透,就是怎么去了解顾客。其实国际品牌更早,他问东问西的,其实都搞不清楚状况,但是他的研究方法是好的,我们怎么用这些研究方法,更到位地了解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国家不同的法规要求,客户的要求也好,比较有目标性地做,我相信后面会存活下来的企业都会专注的,他可能是专注在某几个方面,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说从上到下,360度什么都能够做的好,不可能。如果他有办法专注下来,集中精力在某些地方,某些市场,有可能会做的很不错。因为后面一旦开放了,一旦没有政府的补贴,后面就是看各自的赚钱实力了,要靠资金的运用不断地往前走。作为一个传统的车企,我们现在培养的就是这些能力,怎么快速了解客户,怎么提供解决方案,我们还要向各位学习,谢谢。
赵长江:我想讲我们对于企业的想法,第一个是战略布局,未来竞争是全产业链竞争,绝对不是单个商业模式的竞争。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电动汽车,谁掌握了电池,你上游的这些工业体系,谁在竞争中就会有先发的资源优势,所以战略布局是第一位的。
第二个是什么,掌握核心技术。战略是需要技术来驱动,技术是为战略服务的,没有技术先行,很难把战略落地,很难推动战略前行。掌握核心技术,你将会在未来竞争中不会丢失核心竞争力。
除了第二块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怎么样去在动态的市场中跟我们清楚的自己去进行核心的定位。我们怎么样去定位,这是这个企业,包括品牌,包括产品,包括服务,包括渠道,包括这一系列的沟通,都需要正确面对。有战略,有核心技术,把定位做好,我觉得你再怎么样去竞争,你会找到你的空间。
第四,我觉得就是要跟用户在一起,更懂用户,跟所有的战略、产品、定位都是为用户服务,为人类服务,为人的出行,为人的生活服务,跟人沟通的方法是有平台,有空间,有产品,有服务来支撑的,我觉得第四个点就是要跟用户在一起。刚才有一位美女,她是购买比亚迪几年了,她说我想置换一款车,她说已经动车到了存量市场的竞争将是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最重要的课题。现有的保有量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增长,到下一个台阶还需要蓄势。存量的竞争需要我们存量用户的洞察,先行一步永远比你跟随要来得更好。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张驰:我们中国市场,我们中国汽车产业从业者,我们中国的企业,实际上在这场变革发生了以后,在这个产业重构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我们的挑战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小,或者我们没有一个特别强的信心说,产业变革里头,我仍然可以如同今天这样高歌猛进地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里是有障碍的,有困难的,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克服。第一个还是战略问题,在过去的市场快速增长,大家都有机会的环境下,战略的重要性不是那么突显,因为只要大方向没有错,很多事情做了就会有成效。但是在现在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不是你怎么做都能有市场反馈的时候了。所以战略对于更长远的战略分析的突显,我们现在要培养这样的能力。我们近期看到吉利公司融合大发展的策略,这已经反映出了中国汽车行业比较领先的领导人和企业已经在开始更多地关注到更远的更广阔的战略空间里面了。另外一个我想说的是从技术领域,刚才赵总已经说了,其实到最后还是技术的竞争,所以说技术上,我们要反思一下中国汽车工业到底在技术上做好了什么样的准备。其实我们很多想说,我们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销量非常大了,甚至有好几个品牌有能力和国际品牌展开竞争了,但是这是在整车的领域,整车的技术来源于零部件的技术,来源于系统的技术,来源于生产品质的控制,在下面的这些组成最后整车的金字塔的中下层有没有布局好。燃料电池行业链条终端有一些东西,甚至有一些小的连接垫,这些我们还做不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汽车产业网,这个网的很多节点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阶段,产业变革的时候,要着重加强对于零部件,对于系统,甚至更底层的小的工业门类的重视。同时由于我们本身出身弱小,在这个阶段也许公司与公司之间,我们中国汽车企业有可能更好组成企业联盟,我们要分享我们的技术资源,我们的市场经验,我们要抱团取暖,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取得比较有利的位置。
李立恒:这个行业各位都是前辈,作为一个互联网的视角,我是这么理解这个问题的,大胆预测,但说无妨,说错也不要紧。在马车时代,所有人在那里讨论我要做一批更快的马的时候,有人在那里说我要造一台汽车,我感觉今天处于这样一个状态。车企面对今天的市场和未来,我觉得还是比较单一,不够立体,还是局限在自己内部结构里面,从战略到策略到执行,怎么梳理,怎么优化,我认为他要跳出来,更开阔地看这件事情。比如说我们不妨想一下,为什么今天出来一个阿里,或者十年之前没有出来滴滴。这里背后是有原因的。因为什么的出现有了阿里,因为什么的出现有了滴滴和uber这样的公司。今天改变所谓的产业到底是什么,不是新能源,这一切的一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十年的报告显示,中国用户的认知比过去聪明了很多,这是非常可怕的。翻开人类简史,可以理解为他原来脑袋里没有图,他一下看到世界了,他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一夜之间让我们感觉很难受,原来是我卖什么你就买什么,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信息洼地。未来的车企能够在这场竞争中活下来的,首先他应该是一个平台型企业。
平台型企业有一个特点是输出能力特别强。当然它有输入和输出,他输出的不只是流量,不只是钱,不只是资源,可能输出模式。今天互联网行业里面,有些特别特别大,像腾讯和阿里这种,输出能力特别强。我在阿里11年,感受特别大,阿里从销售驱动的公司,到演变成商业帝国,跟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很像。你不知道未来车企会变成什么,你可能不是单一制造的角色。如果说我们要往平台去转,这不是纵向,这是横向。我们再看另外一个事情,平台还有第二个特点,它要去赋能于你这个协同发展。阿里以前提出赋能这个词的时候,其实还没有这个输出能力。可能那个年代是一个竞争,未来是一个赋能关系,我源源不断地给企业赋能。车未来的组成部分是有很多的,硬件,软件,服务,各种。我觉得平台型企业还有第二个核心能力非常重要,就是连接能力。除了有输出能力以外,还得有连接能力,上下是否协同,你不能强连接。就像微信,它是整个腾讯里面的纽带,为什么只有微信是,其他不是?为什么QQ不是?为什么PC不是?为什么只有微信是呢?因为微信自带社交属性,它做连接是最合适的。一个商业理念必须有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过去这个能力就是我们的制造,但是制造这个东西,我们自己私下聊,它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有,是掌握在我们手里吗?或者我怎么去垄断?我们就是看不到。第二就是,或者说我是不是可以做别的,在整个产业分工里面,我是不是可以寻找另外一个角色更加适合我。未来汽车大的业态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非常,如果说画像的话,就跟宇宙那个图一样,我觉得它首先是一个大平台,所有的车企也好,所有的产业上下游都是一个大平台,它有分工,分工很重要,有人专门做制造生产,有人专门做输出输入,有人专门做连接,有人专门提供其他的。业态必须要实现这个。
我讲最后一点,我们互联网人有一个观点就是,当你在这个行业里看不懂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在另外的行业找到它的可能性。我们经常拿着手机和其他行业比,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谈这个话题,在过去互联网演变不是这样的,互联网的企业就是这么演变过来的。为什么美国没有美团呢?美国也没有腾讯,没有标的。它是怎么长到今天的?也是每一次发生变化都在裂变,都在变革,逐渐逐渐变成这样一个东西出来了,到最后形成一个大的互联网生态。在我的视角里面,我觉得不管从企业角度还是行业角度,总之我认为,确定性大于不确定性,谢谢。
师建华: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确实是不同的出身,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思考,我觉得就是要碰撞才能够有新思维,在新时代新趋势之下考虑我们的新策略,非常好。按照给我的题目,我看着第三个题目好像跟刚才第二个有点相似,你们都说了,问的是我们要聚焦到市场层面,各位认为面对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有哪些策略?每人说个一两句,把你核心的意思说出来。
赵长江:我觉得用核心的来说,就是C2,用用户的需求来做我们整个智能制造。我的市场应对策略,这个是中长期的策略,可能会做到零库存管理,创造用户懂他的产品,并且提供OTA的升级,让它不断地迭代,包括服务,这是最核心的中长期的。短期的,其实就是做好每一个用户的体验。短期我改不了太多,就是给每个用户好的体验。
师建华:其实还是围绕着用户和市场的需求。
张驰:两句话,第一个是在客户面前保持谦卑。第二个,在技术面前保持无知,不要老觉得自己真的是有什么样的技术,时刻都看着下一个技术。
师建华:市场导向,高质量发展。
李立恒:从我的角度,一个是我们互联网叫满足用户的能力,当你知道用户需要什么的时候,你未必有能力给他。比如说有时候我需要一杯可乐,并不代表他想喝可乐,他是渴了,只要是水就可以了。第二个是当在不确定环境当中,你能够找到确定的方向,我们称为叫应变能力,在这个时代特别重要。
师建华:满足用户的能力,善于应变。其实三位都是在围绕着客户。
范炘:我再讲一个地方,现在反思回来就是,其实100多年前,汽车产业就是一个新产业,到现在为止,汽车还是高科技的集成。做到今天最多的也是集成,除了飞机,汽车是最多的。可是走到今天,很多车企,把这个创新的技术拿掉了。现在怎么创新?不管对顾客也好,改变自己体制也好,自己怎么突破自己?就像你们毛豆,你们从互联网看我们就感觉看笑话,我们自己看不到,那要怎么突破?对我们来讲,创新精神可能是未来这几年最重要的一个支柱。
师建华:我觉得我就省点事,不用总结了,各位说的很清楚,各位都会受益匪浅。感谢几位。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