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鑫铭: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 更新时间:2014/4/25 11:55:06
  • 来源:“2014中国汽车论坛”组委会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万鑫铭

各位领导、专家、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给大家一起讨论的题目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是非常非常热的一个产业,之所以这么热,有几个非常必要的原因,我们列举了三点,第一个是能源的要求,可能这几天大家都在讲的能源,特别是上半场讲的能源下面节能减排的事情,我们的能源的引进,包括我们对话依存度接近58%。
    第二个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我们的雾霾天气以及PM2.5影响,都是推动汽车要做好节能减排一个重要的推进剂。
    第三,也是我们现在实现产业升级转型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车必须带来新的产业链的主体,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同时在传统这个基础上面,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和抓手,来做产业升级,这是我们国家做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报告分三个内容:
    第一,产业基本现状。第二,产业重大进展,重点是产品和技术方法,以及示范推广方面一些事项和思考。第三,基于整个发展的情况,我们所面临一些挑战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当前的产业情况我们分以下几个板块说一下,市场推广方面,国家花了很大力气,从2009年到2012年进行第一阶段的示范推广,2013年进行大客车的推广,包括去年9月10几号确定重大工作,由于这个推动力,现在每年截止到2012年推的2700多辆,去年新能源汽车是1.7万辆左右。
    在技术研发方面,在科技部的指导下面是三纵三横,还有三平台。三纵就是新能源的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三横就是电池电机一些电控的板块,三平台就是现在正在做的,一个是标准,一个测试评价,还有一个数据库,这几个平台的作用,这是科技部为首重点抓的事情。
    产业配套这几年起到飞速发展,现在产能比较大,国家在2015年规划方案达到50万台,2013年初和年底达到40万套的产能。基础设施是2012年底,建成174座的充电站,800多个充电装,这个数字在去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产业链的方面也是诞生了新的一些主体,依托传统的产业链技术上面,新能源汽车板块出来的电池盒电器这一块的供应商,包括基础设施的供应和维护,包括电力供应,新的价值链的主体,报告后面讲到一些商业模式,围绕客车、出租车以及物流等等相关板块一些车型的情况,商业模式。这是当前总体发展态势。
    第二个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产业进展情况。这几年有很多发展的亮点和热点,特别在近期我们整个的亮点情况,我们这里进行了一个阐述。首先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应该说在去年上半年进行3000辆、5000辆大客车推广,客车市场需求得到很大的启发,混合动力汽车产品,节油率基本上都达到了20%以上,现在所做的深混的达到了40%以上,甚至更高。这是第二个板块,动力电池研发方面。
    应该说动力电池在三方面,工信部、财政所支持的创新工程里面强度锂离子电池,还有三元电池,这个能量已经达到了我们所看到的,当然还没有完全推到市场上去用的,已经达到180个网只每千克,同时有一个新的车型出来,车展大家也看到了,因为讲到北汽相关车型。还有荣威E50,还有江淮,都出来一系列新的车型,商业模式进一步在丰富和完善,应该说在探索。能够持续盈利,能够使各个价值主体都能够平衡的商业模式,这是近期的亮点。
    国家在产业环境上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产业环境我们重点围绕是产业政策来说,产业政策实际上我们从研究角度可以分为三类,一个是供己型政策,一类是环境型,第三类是需求型的政策。这三类政策分别代表的是我们做产品板块如何进行技术研发的政策,占到国家政策支持占到23%左右,第二是环境型,具体车辆怎么使用,包括标准等等这些内容,这是36%。还有很重要是扩大内需,创造市场,这个工作政策出台是41%,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做的10乘千量,还有下一步增强,都是需求型政策,也是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很重要的政策抓手。
    同时可以看到,我们政策出台实际上还是挺有系统性,从2008年到现在,包括去年,包括进一步开展新能源推广,在节能板块,还有节能环保惠民政策发布,都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很重要一些推动的政策。重点应该是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这是中长期规划,提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目标和定位。
    重大改善里面,在抓国家新能源过程中,我们总结了12个字,分别是抓规划,定标准,控补贴,带推广。抓规划是顶层设计。定标准是汽车使用标准,也包括充电过程使用标准。控补贴和带推广,就是刺激内需的市场的安排的政策。到2012年底中央财政累积是88.16亿元,这是官方统计数据,中国在这一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同样发展过程中产品在不断的更新,中国在目录里面,去年年底发布了52批公告目录,107家是942款节能车。
    如果按照车型分,客车是很大的比例,占52.5布格,纯电动模式里面占到60%,混合动力是38%,其他燃料电池只有9款的分布情况。车型确实很多,但是上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做好能够真正上路的车。在产品技术板块里面,还有一些展开,具体内容我不多说了,因为时间问题,混合动力板块我们有很多的动力模式,也包括经典一些车型。纯电动板块,也有一些相关的车型,比亚迪K9,还有恒通模式。同时在客车板块里面,创新工程总共进行大量支持,也支持了纯电式的研发,是6家企业。
    同时在乘用车方面也有一些典型车型,比亚迪E6,现在车型投入市场越来越具备道路上使用的条件,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
    混合动力乘用车,这一块相对纯电动板块里面,我们做的相对来说还稍考后一点,应该纯电动做得更多,这里面现在比亚迪包括现在上汽500、750车型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燃料电池,上海牌的燃料电池汽车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现在能耗情况,乘用车达到0.91千克,客车这个板块是0.8个千克,这个水平国际领先水平。在能量密度,以及我们使用寿命上面,跟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不一一展开。
    三电方面,电池,在进步过程中几个亮点,我们硫酸铁锂是150瓦时/公斤,三元电池是福建的时代,是182瓦时,这是过程的,包括安全的测试评价。镍氢电池60瓦时/公斤。
    新能源过程中做的工作就是节能环保,这里面提到低阻、轻量化。还有宇通也是全锂的车身。
    示范推广过程中的情况,一期推广官方的发布数据,2012年的12月份,截止日期是推广到27432辆,还有大客车是5304辆,这个效果非常不错,是超额完成任务的,而且很快带动大客车,特别是混合动力客车的发展。
    在去年整个新能源汽车是1.75万辆,可以看到2013年的分布,纯电动以及混合动力,整个2013年新能源加混合动力大概是3.3万辆左右。在去年的9月份发布的进一步推广下一阶段示范城市,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分别发布两批示范城市,总共40家。第一批是28个,总的推广数量统计是26万,第二批是7万辆,我们对车型进行大概统计,主要集中在公共的应用领域里面。
    说到商业模式,大客车的商业模式里面,我们举一个典型,深圳的融资租赁、车间分离。这个运营模式基本上能够走通,但是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
    另外鹏程的基本模式,一定条件上能够达到示范平衡。
    第三个,这是现在各个示范城市做得比较多的,我稍微多说一点点。专用车领域探讨,我举一个例子,物流行业里面,现在我们要做到新能源推广,应该说有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有运营公司和车企,应该说车企这一块跟相关电池企业工厂组建的运营公司,享受国家补贴之后购置车辆,实现整车租赁,租赁给我们物流公司使用,通过计算,整个过程中运营费用,在月租金在2000元左右,基本上能够持平,当然这个补贴跟国家是1:1补贴的平衡,这样能够达到一个运营补贴。
    一般运营是物流是非常固定的路线,从分捡中心到投递中心到消费者手上。私人领域也有几种,江淮是定向销售,私人领域里面,特别刚才林总讲到北汽进行分时、分期租赁模式,也是在各个地方城市探索比较多的,现在在重庆也做了一个方案,现在也在试行,也成立相应公司,也准备买300台车,做前期的示范运营。刚才那个模式实际上在重庆和云南也都在做相应模式。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重大创新,在产业支持方面。第一个就是实施创新工程,这个创新工程这个事情我们把它理解为前端补贴,联合申报,分批奖励,现在是25家企业,在2012年,当时是申报完成。支持新能源客车是1.7万辆,乘用车1.2万辆,总体是前端的补贴,补贴你的研发,后期你示范,根据你示范数量补贴你后面的钱,是这么一个过程,分批的奖励,联合申报,鼓励垂直整合。
    第二个做得比较漂亮就是3000辆、5000辆大客车推广,当时是定的5000辆,短短三个月,支持推广应该是4个月的左右时间完成所有推广任务,达到5304辆,当时在5月31日正式截止,这是做得不错的促进市场和推广过程。
    第三,现在做一些联盟。提到汽车工业协会所倡导建立的,包括T10的联盟,包括国汽的动力电池研究院,国家动力电池研究院的事情,在协同创新平台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这是以上的综合的现在情况。下面把问题和建议稍微说一下。
    问题板块大概有5点:第一,政策方面我们觉得政策连续性不够。产品技术方面,上路车型有待于进一步夯实和提升。第三,推广方面有一些不均匀性。第四,产业链上存在各自干各自的,独立在发展,零部件热情很高,整车厂就是一般的想法。第五,基础设施是发展中瓶颈中的瓶颈。现在面临建基础设施,包括规划土地,像公交板块也是一样的,公交厂站建设也是非常大的挑战。特别是城市密集地区,像北京、深圳。
    我们提出的建议,也是围绕以上提的五点问题里面。在政策板块建议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衔接性,我们政策推广过程中,2013年9月发布的第二期推广,中间空了9个月,对主机场还是很彷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怎么设定技术指标,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第二个事情,在引导行业技术创新过程,要市场选择技术路线。我们现在在选择一些技术过程中,基本上有可能荣威定了,就选择这个技术路线,最后是需要百花齐放的。
    最后,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的行业,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不同的政策来做。建议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汽车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等等内容。在区领导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按照区域来做,建议优胜劣汰的内容。实际上不同的区域推行不同的商业模式,同时创新产品需求和环境匹配的商业模式,这也是按不同车型做的商业模式的研究。
    同时,进一步探索国家和地区的形势,用经济手段,但是尽量考虑一些非经济手段做这个事情。
    在市场基础调控作用上面,我们构建技术倒逼机制,国家法规进一步加强,同时加强对零部件企业的倾斜,因为实际上现在制约和电池都是瓶颈。
    第三,加强相应的整合资源,一起进行联盟和来发展。同时加强技术攻关方面,加强混合动力的方面的发展,因为现在毕竟是传统节能的汽车是更多的一个总量。如何把传统车做得更好,把这一块节约起来,可能是必经之路。
    第三,强调一致性,样车是一个水平,上路车可能是另外一个水平。
    很重要的瓶颈问题,我们的基础设施,加强国家和地方的总体建设方案的明确,现在从国家能源局包括住建部,整个板块里面,还是存在模糊的,因为新能源有一个汽车发展有联席会,当时有一个新能源汽车工程的实施方案,我们参与实施方案的起草和过程的工作。所以这里面当时也是争论比较多的,但是也有很多的挑战因素,建议尽快加强推动。
    第二,私人购买领域,应该协调电网和相应部门,鼓励他们使用,同时鼓励他们安装,方便整个过程。
    第三,也是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允许社会资源进入,实现多元化的或者叫做股份多元化的一个模式发展。以上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和发展思考,谢谢各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