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中国制造升级浪潮中的中国汽车工业
  • 更新时间:2014/4/25 11:53:33
  • 来源:“2014中国汽车论坛”组委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谢谢会议组织者提供这个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前面周先生讲的主题比较微观、比较细,我的讲的比较宏观,题目是“制业升级浪潮下的中国汽车工业,主题是依托国内大市场造就汽车产业强国”。这是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大潮中,我们看到新型出口大过正在崛起,从海关出口量表看,2002年中国出口汽车和汽车底盘43490辆,价值2.61亿美元,出口汽车零件18.4亿美元,13年中国出口汽车已达92万辆,价值119.90亿美元,出口汽车零件290.62亿美元。13年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达到598.21亿美元,今年头两个月汽车出口出现进一步下降,预计今年、明年我们的汽车产品出口在外部环境可能遇到新的、比较艰难的局面,因为中国的汽车产品出口特别是整车出口,主要出口市场在于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经济体,一个由于此前的经济当中资产泡沫积累过多的问题,由于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这一两年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比较大的波动,至少对于整车产品出口来说是利空的因素,当然由于我们汽车零部件产品大量出口是依赖于成熟市场,则影响另外一说了。
    尽管如此我认为从长期来看,由于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所有工业体系和一支绝对数量相当庞大的技术队伍的发展中国家,即使发达国家中拥有如此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也相当少见,目前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中国连续五年位居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在全球汽车市场分量持续大幅度提升,国内外汽车业界对中国市场争夺日趋激烈。
    在这样环境下边,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开放的环境当中走怎样的路才能提升?可以看到,由于贸易发展是产业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过程,在这种联动,中国汽车产业贸易发展进程,从汽车贸易小国到大国、强国进程可以划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相对较小,新兴制造业只有通过砸开海外市场才能充分发觉产业规模效益的潜力,才能实现较快发展。而缺乏品牌、技术和销售渠道优势条件下,为了打开海外市场,出口定价较低、用国内市场利润补助开拓海外市场便成为常见的策略;及至出口导向型号经济增长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国内市场容量大幅度扩张之时,这个国家需要转入依托国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地位的策略,从而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先进制造业正在步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里边的话依托国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地位,作为一个大国,巨大的本地市场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利益和好处,对于消费者来说,显然是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地区市场,意味着有更多的商品选择和更高水平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前面演讲的朋友已经讲了,中国的消费者比美国消费者在汽车品牌更多的选择,如果不能相信小国有这么多汽车品牌选择空间。国内市场越大,这个国家销售厂商越能够分摊成本,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提高增加的支出,对消费来说巨大的国内市场带来好处。对外面向开放的国际市场生产者来说,巨大国内市场也能带来多方面利益。
    大国效应之一是宏观稳定性,这两三年新兴市场波动当中,我们可以看着非常突出,这两年新兴市场波动当中,看到许许多多火爆新兴市场经济发生剧烈的波动,本币对美元往往一年出现30%贬值幅度,相比之下尽管我们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也有一些怨言,但是我们一年3%变动幅度与人家30%变动幅度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是绝大部分国家不能比的,为什么如此?因为效果国际市场上边,通常是价格交易条件和市场容量被动接受者,国内金融市场缺乏深度和广度,这样小国抵抗外部经济周期波动和危机传感能力比较弱,通过大规模的启动国内需求等方式,削弱外部经济危机影响,同样高度国际化企业,大国企业同时具有周期不同步的市场,但是母国是小国企业,拥有周期同步的,周期不同步能够西方不亮东方亮,可是周期同步的企业来说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大国效应之二摆脱规模效益与竞争机制无法兼顾的困境,因为汽车产业在民用消费品当中,规模效益最为突出的民用消费品,我不能把军用坦克当做民用消费品,汽车就是最突出的民用消费品,由于国内容量和投资不足,中国汽车工业1956年诞生以后,长期在最小有效规模之下运行,1956年汽车工业诞生的时候我们当年汽车产量总共是1600多辆,一直到1980年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20万辆,一直到2000年整个汽车工业产量是经济会倍数一直没有超过6倍,这种情况下边,中国汽车工业很谈兼顾规模效应和竞争机制,需要尽可能减少厂商数量,一天只有几十万销量,如果厂商都必须达到最小的有效规模,市场上边只剩下寥寥可数几家,寡头垄断的局面缺乏竞争,使厂商丧失创新的动力。随着中国国内市场规模扩张,中国国内市场天销量、年产量对最小有效规模的被数超过10、20倍,无法兼顾规模效益与竞争机制的窘境被彻底打破,按照2013年销量和产量,即使要求厂商全部必须达到年产量30万辆经济生产规模,中国市场销量也能容下超过73家生产厂,实现规模效益和竞争机制的统一。这种优势在其他国家很难获得,就说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去年汽车车辆只有180万辆,只相当于6倍经济生产规模,这样销售量很难实现兼顾生产规模和竞争机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不仅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将使着中国汽车工业有更高的概率,超越成本惩罚的陷阱,也就是说相对成本随着国产化水平提升,上升速度与产品成反比的水平,中国之所以如此,超越成本惩罚的陷阱,可以有效提高国产化程度,避免汽车产业出现贫困化增长。为什么出现成本惩罚陷阱?因为国内狭小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汽车国产化水平提高,规模不经济制约迅速大幅度加剧,发展本土汽车产业的时候很容易融入恶性循环,成本惩罚规模不经济、缺乏国际竞争力、依赖引进、成本惩罚循环。但是发达国家实现内销规模较大、打开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良性循环。
   这里边北汽上个世纪汽车产业深陷成本惩罚典型案例,中美国合资的切诺基车型,国产化比例88年达到35.51%,那一年里边1988年我们汽车产量66.47万辆,仅相当于经济生产规模,北汽吉普只有2万产量,这样狭小的市场,陷入成本惩罚陷阱是必然的。但是现在可以有条件摆脱这个陷阱了,在这种情况下边,大国效应依托国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发展战略,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开放市场发展环境意味着什么?首先必然意味着中国汽车贸易政策日益自由化,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股权限制进一步开放,这是必然的趋势,当然不会一下子走休克疗法的路线,但是不管怎么走最终都是必然的。我们看到这些天热议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方案,培育起来巨大市场里边,中国企业已经有条件通过自由竞争赢得平等的发展之位,不需要像以前高度依赖政府保护,给他留下足够的空间。
    总体说起来我们的汽车工业起步的时候优质产业,但是不能扮演永恒的优质产业,现在一年产量和销量2000多万辆国家,还要说本土汽车产业继续扮演优质产业角色,这个脸面强度和高度是否太高了一点。内置汽车厂商在国内市场减轻传统关税和非关税依赖,学会运用反垄断等新因素,约束外资巨头不增长贸易行为,新的工具中也可能蕴藏新的机会。让我们拿一个案例说明这个点,五矿集团收购秘鲁铜矿,今年4月14号五矿所属五矿资源有限公司和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金属有限公司和秘鲁铜矿达到58.5亿美元收购交易。收购并完成邦把斯铜矿以后,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矿生产企业,全球前十大铜矿山生产商之一。五矿为什么获得这样的机会?去年中国商务部批准原嘉能可公司收购矿业巨头斯特拉塔的交易时,认为交易将对中国铜精矿可能具有排除,要想中国放性这笔交易,必须剥离。如果没有这样条件,那么五矿没有这样的机会,这样案例能够给我们汽车生产企业和各个产业来说提供什么样启示呢?我非常有启示的,由于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跃居第二大进口市场,那么中国市场对越来越多外国产业、外国企业意义、重要性越来越提升,意味着中国政府有越来越强大能力通过管理国内市场的准入,来迫使其他国家贸易伙伴给予中国产业、更加评定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样的机会、这样环境、这样环境,我们汽车产业将怎样去运用?这是我希望汽车产业能够交出一份比较好80分或者90分答卷。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也是在中国落户就是中国的内资企业,欢迎外资企业更多到中国投资,中国商业环境有条件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到全球制造或的份额,尽管目前国际社会上边有一些谈论,中国制造订单转移、制造业回流、美欧再工业化等,但是美欧再工业化许多发展的条件只是暂时,由于限制天然气出口造成的能源价格廉价涨势因素导致的,不可能长期持久。而中国产业配套其他各方面优势,是能够长期维持的,这种优势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显着日益突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更不用说了,与印度朋友相比,我个人建议、个人认为这几年印度巨头,不妨加大在中国实体投资,因为贵国这些经济民粹主义浪潮给生产经营外部商业环境带来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中国也反腐败,反腐败力度远远超过印度反腐败力度,但是我们再怎么反腐败,不会把一个腐败官员落马,不会把他做的项目毁掉。但是印度小小反腐败,就会导致铁矿石出口几乎全部停顿,钢铁产业的所有投资计划全部停顿,这样环境、这样民粹主义充满政治性风险环境里边,我想印度投资者窝憋在哪里,等待安上各种罪名,还是到中国来。
    许许多多印度投资者用脚投票做出选择,这两年统计当中,前面171亿美元返城投资下降一年只有70亿美元返城投资,我欢迎其他海外印度资本的话,减少返城的投资同时增加对中国投资,自由化环境虽然给外资企业更加友好,从事对外资企业产生新的压力,这些压力体现更加剧烈的竞争和利润摊薄的压力。
    在海外市场上边,我们内资企业要学会依托母国的综合国力,为自己争取较好的发展机会,我想要跟大家交流很多,欢迎大家有问题继续切磋交流,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