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斌:中国城市交通规划设想
  • 更新时间:2014/4/25 12:56:24
  • 来源:“2014中国汽车论坛”组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孔令斌

大家下午好!大家刚才听了前面几位的演讲,特别是郭主任说法,都知道在政策上边悟道,可能导致我们不得不用非常规的方式解决常规的问题,但是这种政策上悟道不仅仅出现交通上边,在正式城市规划里边一样从事类似的问题。大家都是从交通方向讲交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今天想换一个角度,用空间的角度看一看交通拥堵和解决出路在哪里?
    首先看一张图,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我们国家整体扩张趋势和阶段,从90年开始到2000年以后,整体城市扩张没有停止过,城市扩大从我们现在来讲,大量的土地开发、大量的人进入城市里边,在发展过程里边,有几个阶段其实很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就是我们90年之后特别是2000年之后,在这个阶段里边在城市化推动下边,城市扩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在2000年左右北京交通拥堵已经很严重,当时大家都讨论不要蔓延式的扩张,怎么在空间解决城市交通出现的问题,到了现在为止,我们看到对于北京也好、上海也好,很多这样的城市现在人口有几千万,上海可能2600万城市人剖,这么大城市人口加上这么大的空间尺度,我们城市拥堵问题怎么在空间上解决?在空间上做怎样的事情有助于我们缓解拥堵,现在拥堵里边有哪些由于我们不合理的空间,就像刚才讲的不合理停车政策导致必须限购,不合理的空间政策一样引起城市上边激烈的反映,虽然已经有这么大的城市,但是未来发展里边,包括人口还往城市拥,有的城市还在扩张,有的城市在收缩,包括未来产业结构调整都对城市影响。
    怎么样应对影响?第一个国家城市发展政策,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我们“十二五”五年计划提出的发展政策,就是我们要依托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这是我们80年代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下,研究十五开始转向发展大城市。这种发展政策就是中国体育政策发展城市发展当中去,在这种政策下边大量的城市发展资源投向城市地区,创造大量的产业、就业机会。有人提出要迁都,把功能迁走、资源迁走,人口涌入自然停止了。正是这样的发展下边,大城市扩张速度比其他城市批的多。我们运动员可以到国际上拿金牌,不代表所有国民体制都达到那个水平。大城市率先提出空间结构的调整,所有大城市都提到多中心发展诸如此类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边,我们也看到在大城市也出现类似郊区化现象,包括外边有大量的工业园、大学园等,包括内部旧城改造新型的土地利用,包括城市功能化更加加强。
    这些方面整体发展状况,在目前城市政策下边,我们看到从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接近20年,在城市发展政策下边,大量的资源投向大城市、特大城市,也就是一二线城市,他们创造大量的机会,吸引大量的流动人口。处于前十位大城市吸引全国流动人口总数一半,可以看到这些城市吸引多大的资源。这种情况下边因为有资源,在土地市场开放以后,这些资源进来以后,就推高这些城市的议价,就土地价格大幅度上升,都看到最近几年地王基本产生这样城市里边。这种情况下边土地价格高了,房价高了,但是吸引大量的人,这些城市新移民到哪里去了?城市空间分布上,新移民挤到城市外围地区。比如在北京有住在河北、住在通州、外边几个新城大量人早上来上班,参与国际竞争三产包括服务业比例大幅度提高,这些就业大量向中心城区集中,我们整个城市出行距离越来越长。这种情况下边,我们看到在城市的外围地区公交服务是低的,道路服务比较低的,刚才看到日本的例子,到了2000年以后还有大量的快速路建设、包括很多道路的建设有很大的增长,但是对现在来讲聚集大量的中低收入的人口,而且人口密度相当高,它是我们阶层所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又没有合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和道路服务,所以在我们国家产生不合理的现象,在外围地区中心机动化比例相对比较高。
    由于没有合理的公共交通服务,所以在这些地区去人不得不机动化,这种机动化导致出行距离为什么那么长,这个长很难减下来。为什么机动化拥有水平、拥有特征和国外不完全一样。城市建设上边采取另外一套政策,城市规划里边多中心做城市结构的调整,但是在我们城市发展上边或者城市建设上边,我们恰恰以近期为主的体制设计,比如说我们城市政府任期制,主要关心任期五年里边解决哪些问题,所以五年里边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优先考虑,那在财政体制上边,对于建设的部门,他们在财政资金上边相对来讲比较完善的。比如我们交通部门、包括铁路部门都是自己编计划、编规划、自己推进建设。相反在整个规划里边,我们看不到对于城市长远发展目标控制的手段和目标,正是在这样情况下边都看到,现在铁路网的建设包括轨道网建设,道路建设主要针对解决现在这样一个问题,而不是长远形成什么样目标。正是这样状况下边我们看到,北京这个情况最近几年里边,人口越来越分散,由于房价和地价原因,同时就业大量向中心城区集中,由于产业和政策因素,正是这样情况下边,我们由于有一个土地财政的滋生,所以基础设施速度非常快。轨道交通里程到400公里,而且快速路在中心城市实现率90%,现在已经建这么多基础设施情况下边,未来再去在这个区域里边建基础设施可能性比较小了,对于这样城市来讲,将来要改造我们城市空间结构,只能存量做文章、增量机会没有了,不仅北京发生,很多城市已经发生。将来再调整人口和就业的结构,我们必须在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做文章。
    从现在情况来看,刚才讲到限购诸如此类问题都是瞄着近期目标来的,现在怎么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包括现在讲的公交、都市诸如此类,我们怎么在交通上边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讲公交比例达到多少才是公交都市。假如所有人住在通州,到北京中心上班,是不是公交比例达到70%比较优?当然不是,必须公交结构做调整,不仅仅关注现在看到的指标。对于未来城市空间理想必须坚持,否则的交通拥堵问题永无出头之日。如果城市越摊越大,居住越来越远、出行越来越长,我们拥堵会越来越严重,尽管我们公共交通比例在上升,但是拥堵还是越来越严重。现在空间上边要做的,就是缩短我们的出行距离,坚持回到原来多中心目标上边,否则的话城市高效运行目标根本谈不到。要想做到这一点,其实在我们空间政策和交通政策配合上边就可以做好,阻止城市蔓延式扩张。
    大家可以设想一件事,假如轨道交通线路延伸河北,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一定在那个地方大量的楼盘开发,大量人住在那个地方到北京上班,出行距离会越来越长,现在出行、交通立足多中心发展,在交通政策上就要配合,现在很多地方提到同城化概念。这个同城化是不是包括京津冀一体化,四在整个区域里边,所有交通政策都要一样,如果我们在交通服务上蔓延的,怎么指望未来得城市发展不蔓延呢?所以我们要想阻止城市蔓延式的扩张,交通政策首先有有所差别。回到以市场经济主导的阶段,不是把我们城市交通的服务完全蔓延式摊到外边去,如果错过新的就业中心崛起,我们把所有的就业全部移到中心城里边来,可以想象未来北京也好、包括很多特大城市在空间解决机会错过以后,仅仅靠交通一只手解决问题很难解决。对大城市来讲根据多中心模式分区组织,分区之间在交通价格、交通服务有所差异,而不是同城化。
    只有这样我们抓住空间的方面,同时也抓住交通的方面,两方面入手态度解决交通上遇到众多的问题。现在看到国外很多城市更多讲,从交通地方公交的分担率,国外城市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他在城市空间方面基本定型,包括社会阶层基本定型,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还在变动当中,如果放弃空间调整只抓交通这一头,可以讲交通这一头永远抓不好,谢谢大家!